今天,山东省新闻办举办“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第二场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山东省是农业人口大省,也是东部省份中,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从就业意愿看,贫困劳动力更倾向于“出家门进厂门”“不离家就上岗”的就地就近务工方式。针对这一特点,山东在全国创新打造一系列就地就近就业扶贫模式,全力促进贫困人口务工增收,全省贫困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保持在40万人左右,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一模式可概括为四个“首创”:
一是首创“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2015年底,山东省就总结提炼菏泽鄄城县的扶贫经验,在全国最早提出“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帮助劳动能力偏弱、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五年来,全省共建成扶贫车间3437家,累计吸纳贫困人口就业7.1万人次。
二是首创“互助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大龄贫困妇女,因缺乏技能、需要照顾家庭等原因,难以外出就业。为解决这一难题,山东在全国率先开发“互助扶贫公益性岗位”,选聘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居家贫困妇女,与贫困失能老人结对互助。全省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6.9万个,其中互助扶贫公益岗位1.2万个,实现贫困妇女“就业不出村”,贫困老人“养老不离家”,把“两难”变成了“两赢”。
三是首创“创业扶贫工坊”参与创业。紧抓电商经济、庭院经济、田园经济、归雁经济“遍地开花”的契机,组织发动优质企业、成功返乡创业者、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在全省开设“创业扶贫工坊”2000余家,涵盖适合居家创业的绿色农产品经营、特色工艺品制作等近百种创业项目,带动万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脱贫。
四是首创“劳务扶贫合作社”组织就业。为满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灵活用工需求,山东充分发挥村两委、龙头企业、劳务经纪人的作用,鼓励各地设立“劳务扶贫合作社”,以绿化保洁、道路养护、农业生产服务等劳务内容为主,帮助农村闲置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全省设立“劳务扶贫合作社”60余家,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实现“劳务扶贫合作社”全覆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