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今年GDP拟增6.5%,新增城镇就业超30万人
齐鲁人才 . 2020-05-18发布

5月16日,青岛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青岛市市长孟凡利代表青岛市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2020年,青岛市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确定为6.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以上。

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实现15%的增长。定期发布基础设施项目清单,在推进总投资3540亿元的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新项目。全面建成胶东机场并投入使用。加快新机场高速连接线、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路、济青高速中线潍青段、董梁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设,加快青岛西至京沪高铁二通道前期工作,潍莱高铁建成通车。加快5条地铁线路建设,开通地铁1号线北段、8号线北段。启动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杭鞍高架二期、株洲路打通、环湾路—长沙路立交等工程,改造提升50条市政道路,打通25条未贯通道路。加快总投资524亿元的20个重点新基建项目建设。扩大产业投资规模,加快总投资1500亿元的100个5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实现30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5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现200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总投资3000亿元的70个服务业大项目建设。加快总投资182亿元的25个农业项目建设。政府为主,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扩大教科文卫体等民生与社会事业投资规模。完成黄水东调承接工程主体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官路水库、南水北调续建工程。启动小沽河等河道治理。完成10座病险水库、11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尽快促进消费回升。从供求两端深挖潜力,坚持实体店建设和加快消费模式与业态创新并重,建设辐射周边、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重要消费中心。

多措并举稳外贸。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形势变化,千方百计为企业出口和进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支持企业线上洽谈、网上办展,主动抓订单、促合作、保履约、防风险,尽最大努力稳住外贸进出口并提高在全国全省的比重。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以上

全力保居民就业。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新增城镇就业3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等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性扶持创业1.5万人,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引导农民工安全有序转移就业,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成职业技能提升5万人。

全力保基本民生。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统筹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标准。扩围失业保障,将现行保障范围扩展到全部参保失业人员。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低保和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对受疫情影响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做好临时救助。有效控制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用好价格临时补贴机制。支持红十字和公益慈善事业发展。

全力保市场主体。优化“青岛政策通”平台服务,积极推广服务企业小程序,大力推进减税降费,落实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困难减免税政策,实施下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费率等普惠性降费,积极探索降低要素成本的有效措施。

全力保粮食能源安全。建设33万亩高标准农田,保持粮食总产稳定。完成市9万吨粮食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董家口港粮食筒仓、粮食应急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足额落实地方粮食、食用油储备规模。全年保持储备蔬菜1.45万吨、猪肉7000吨。新建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水产品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肉蛋奶总产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全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聚焦企业诉求,强化协调服务,及时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达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企业充分运用数字化平台,强化上下游产供销对接。加强产业链招商,强化产业链薄弱环节,着眼中长期做好建链、补链、强链的工作。建设外贸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努力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和关键环节平稳生产销售。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加大保链资金支持力度。

全力保基层运转。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维护基层社会安定有序。努力增收节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同时按过紧日子的要求,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再压减10%以上。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打造一批主导产业高地

加快实施互联网攻坚行动。立足青岛制造业基础与品牌优势,深入推进互联网应用,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之都。加快平台建设,发挥卡奥斯等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强化产业赋能,推动10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发布5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200个“未来城市”场景,新认定60个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大力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柔性制造、供应链协同、智能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适应数字消费新需求,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培育壮大一批在线教育、网络培训、居家办公、虚拟会务等功能性服务平台企业。

加快振兴传统制造业。坚持培育、引进相结合,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并购整合,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机械设备、橡胶轮胎、家电等产业壮大规模,提升行业地位和影响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加快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和竞争力。加大“品牌之都工匠之城”工作力度,实施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行动,振兴发展“老字号”,培育新兴品牌,大力开拓市场,提升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把“青岛制造”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支持企业加强疫情防控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等相关数字产业。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引进领军企业,壮大数字产业企业群体规模,形成一批面向全省全国做业务的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百家企业百个场景”对接活动,梳理衔接政府、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应用场景,打造数字技术应用高地。新建 5G基站15000个,加快打造5G网络先行区、产业集聚区。

创新发展服务业。围绕建设服务业中心城市,突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品质化发展。

全力打好经略海洋攻势。持续推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深入挖掘海洋科研、教育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突出抓好“两区”建设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抓住用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获批两大历史机遇,加强区内区外联动,加快区市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建设,加大面向全国、全球“双招双引”力度,加快资源集聚,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发展,全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标准建设上合示范区。按照“物流先导、贸易拓展、产能合作、跨境发展、双园互动”模式,积极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加快形成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区,并向建设双向投资贸易制度创新的试验区、企业创业兴业的聚集区、“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的先行区和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的目标加快迈进。

加快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打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引领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区。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2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坚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积极创新、精准施策,加快“三农”领域固优势强弱项补短板,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挖掘乡村资源,生产和提供更多农副产品、食品、工艺品、餐饮、旅游等丰富多彩的一二三次产业产品和服务。积极培育品牌,加强我市农渔畜禽产品开发推广。积极建设田园综合体,着力发展生产经营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能级,引进、培育大型涉农涉海企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示范合作社50家、示范家庭农场50家。转变生产组织方式,建设5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提高土地有效流转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比重,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达到68%以上。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科学编制、稳步实施合村并居村庄规划。建设2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推进农民全面发展。努力使农民享有更高收入,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完成农民技能培训2万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探索农民集体股权有偿退出及担保、继承办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90%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结

打好高效青岛建设攻势,把全面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切实提高企业投资贸易和个人工作生活便利化水平。

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疫情期间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利企措施制度化,年内办事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要分别再减少一半,努力实现审批事项最少、政务服务最好、审批和服务速度最快。聚焦“一窗受理”,启用青岛市民中心,实行一个事项一窗全办,推行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推动自助办理向基层延伸,加快区市智能审批改革。聚焦“一网通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拓展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覆盖面,优化青岛政务通服务功能,移动端办理事项达到2000项以上。

聚焦“一次办好”,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实现90%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结。聚焦“一流服务”,对市场主体“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真服务、服真务。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

办好12件36项市办实事

扎实推进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生产总值增幅,用心办好12件36项市办实事,实施10个民生领域提升行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健康青岛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住房保障能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