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博山:人才支撑乡村振兴
齐鲁人才 . 2018-10-18发布

近年来,淄博市博山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先后组织实施“有机农业人才支撑计划”等重点人才工作项目,促进了乡村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摸清底数建台账

近年来,博山区以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为契机,积极组建博山区本土人才信息库,将乡村人才列为本土人才重要组成部分,发动各镇办对区域内的农村人才进行摸底调查,按照种养、经纪、管理等类别,将“土专家”“田秀才”“种植能手”“农村创业大学生”等登记造册,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优秀人才的基本情况、产业状况、帮带情况、表彰奖励等信息及时更新记录入库,目前登记在册的乡村人才共2485人。

同时,把高中以上文化、领富致富能力强、群众认可的致富能手建立“培优”档案,实行跟踪培养,纳入党组织重点培养范围,目前已摸排建档农村致富带头人300余名。采取定期调度、随机抽查、现场观摩、定期评比等形式,强化日常督导,让入库人才有组织归属感,增强团队荣誉意识。

有的放矢聚人才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企业加大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其中益君农业引进山东省农科院宫志远研究员就金针菇等食用菌开展项目合作。深入企业调研,对接农业领域人才需求,先后为佰润农业对接引进日本农业专家,提供植物防疫、果树栽培管理等技术指导;为山里阿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德国酿酒专家,提供酿造发酵技术指导。

实施智力回归计划。对回乡创新创业的本科以上大学生给予生活补贴,对入选全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给予扶持。先后举办2018年度博山区创业大赛,评出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等11个。开展“青年创新创业之星”评选,涌现出王浩、王善纬等一批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其中“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获得者赵胜建创建的淄博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形成了乡村旅游“中郝峪模式”,被国家旅游局局长盛赞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典范,已在全国多个地区进行复制推广。

同时,选派86名科技指导员到全区86个贫困村指导工作,助力贫困村尽快实现科技脱贫。制定《博山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为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组织基层卫生人才招聘,85名人才符合条件参加考试,目前已进入体检考察阶段。

强化使用激活力

近年来,博山区注重做好乡村人才的人文关怀和政治激励,及时把政治素质过硬、示范带动广泛、群众公认度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和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特别优秀的在村级换届选举时推选到村“两委”岗位上任职。同时,在农村“两代表一委员”名额分配上,重点向致富带头人倾斜,让他们更多地享受政治待遇,得到大家的尊敬。目前,全区农村致富带头人中,赵东强、吴圣霞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担任村(社区)党支部书记,86人作为党员发展对象,138人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赵胜建、康成龙、陈红波等多人被评为国家、省市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同时,为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明星”效应,该区每名乡村之星分别挂包1个村、结对10名农民,将自己所掌握的农业实用技术、致富经验和项目无偿传授给周围党员群众,在自己首先致富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逐步形成“一人致富,全村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人才这一原动力的助推下,全区拥有10余处农业科技示范园,都市农业示范园区20家,高效生态农业园区20处,培育了万亩猕猴桃等10余个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农业企业发展到近30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家;全区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61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家、市级22家。拥有“博山金银花”、“博山猕猴桃”等12个自主品牌,注册了“颜山牌”特色农业集体商标,“池上桔梗”、“博山草莓”等10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17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