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大事,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优质的服务,不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成长,而且也事关社会发展的大局。
又到毕业季,据2018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应届生毕业人数预计达820万,远高于2017年高校毕业生的795万人,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多场高校招聘会后发现,就业市场基本呈现供需两旺的形式,毕业生愁的不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
据报道,95后成应届毕业生主力,他们思想活跃、开放自信、视野开阔,在求职时他们更倾向于“慢就业”,并且有很明确的职场规划。可以说,伴随着社会包容性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理念的改变,这些年轻人,已经不会再为了生计急于就业,而是会根据综合因素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如此,也就出现了“就业不难择业难”烦恼。
诚如媒体所言,对于出现的就业择业困难,政府、学校都必须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包括“精准”就业管理服务、“精准”就业信息服务、“精准”就业指导服务等。比如,市场上企业提供的岗位已经足够多,但是面对这些岗位,一些毕业生也往往会陷入“担心做出错误的选择”和“多个工作难以选择”的困境,而这就需要通过精准化服务帮助毕业生进行纾解。
首先,学校精准指导毕业生就业,让学生少走弯路。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建立了就业工作校长办公会汇报制度,定期召集各学院党政一把手研讨就业工作,通过深度开展就业指导,确保就业工作顺利进行;还如,华北电力大学,该校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行全覆盖。可见,只要高校真心付出努力,广大学子就业择业问题就不难纾解。
其次,需要职能部门的“护驾”。比如,2017年3月份,人社部在部分省市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试点工作,已有部分企业和毕业生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服务平台”参与测评,通过岗位建模和岗位胜任力测试实行精准匹配。还如,相关职能部门,也应积极开展就业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让更多求职者掌握法律维权的技巧。
再者,广大毕业生的自身努力。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这个“大主意”终归要自己拍板。因此,于毕业生自身而言,一方面应正确面对眼前的机会,综合考量利与弊,切忌只关注一时的薪酬和待遇;另一方面也应树立不怕吃苦,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而这也是受用终身的两大法宝。所以,一旦决定了就业或创业,就须好好干下去。
可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大事,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更高水平、更加优质的服务,不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成长,而且也事关社会发展的大局。对于毕业季出现的“就业不难择业难”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并依托各方的力量,通过更为有效且精准的服务,为他们的就业创业择业“护好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