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3岁的李兰允,是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车峪村贫困户。她的丈夫于2015年患癌症去世,家庭因治病带来的巨大开支导致长期贫困,自己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2017年4月,村里引进了山东东海食品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将她优先安置到扶贫车间就业。“去年,俺得空就到车间干活,一年下来挣了七八千呢。”李兰允笑言。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临沭县。“在家门口打工,时间上自由,不耽误照顾家庭。这样,每个月能赚个千把块钱,既贴补家用,还有人拉呱,真好。”该县临沭街道邰官庄村贫困户孟庆美说。以前,由于丈夫双腿股骨头坏死需要人照顾,孟庆美一直离不开村,两口子也没有收入来源。现在,孟庆美足不出村就成了“上班族”。
孟庆美所在的扶贫车间,就在该村的老村委办公室,共六间房屋,主要从事农产品(大蒜)粗加工业务,如掰瓣、剥皮、去头、去疤等。因劳动强度低,工作时间自由,可以自食其力赚点零花钱,深受附近村庄的妇女和老年人欢迎,农闲时有接近200余人在加工点打工。村里也有10多名像孟庆美一样的贫困户,通过“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使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贫困户致贫,多数存在劳动能力弱、要照顾家庭、难以离乡等原因。对此,临沂市强力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围绕该市草柳编、玩具鞋帽、服装制作等传统特色产业,探索了“新建、改建、认定”等3种扶贫车间创建模式。新建,就是多方动员政府部门、爱心企业等,在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居,因地制宜投资新建扶贫车间;改建,就是将村居办公场所、闲置房屋等加以改造提升,出租给产业成熟、效益稳定的企业,促进贫困户、村集体、企业、产业等多方共赢;认定,就是动员爱心企业设立厂内扶贫车间,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在此基础上,由人社部门牵头,跟进提供就业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等。
截至2017年底,临沂已实现扶贫车间省定贫困村全覆盖,全市共打造就业扶贫车间762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1万人,其中贫困人口4310余人。其中,16家扶贫车间被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示范基地,110家被认定为省级就业扶贫示范车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