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做好新一轮就业创业工作
齐鲁人才 . 2018-03-15发布

3月14日,聊城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新闻发布会举办,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赵维保做相关政策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当天的发布会,主要对《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聊城市“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解读发布。赵维保在介绍了当前全市的就业情况后,对两个文件进行详细解读。

赵维保介绍,两个文件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的部署要求,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就业创业工作,在2017年12月29日正式印发的。这两个文件,是聊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互动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有重要意义。

赵维保介绍,《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措施:在推动就业优先,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就业方面提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与扩大就业联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提高重大项目对就业拉动能力、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4项政策措施;在优化人力资源供给,支撑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提出释放高校毕业生人才红利、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提高人力资源供求匹配度3项政策措施;在注重分类施策,做好重点群体、重点领域就业创业工作方面,提出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稳妥做好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5项政策措施;《意见》还提出4项保障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对就业失业登记的常住人员在常住地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且在当地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保障其与当地户籍人口享有同等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为吸引北上广深等聊城外出人员聚集地区的优秀人才“回乡创业、繁荣聊城”,提出“实施‘聊创行动’,打造异地孵化模式,在聊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中且创业创新资源密集地区设立聊创孵化营,对符合扶持标准的异地孵化创业项目提供20万元的资金补贴。

《规划》共分9部分,30条,设10个专栏。提出,到2020年,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更加活跃,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规划》提出,到2020年,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更加活跃,劳动者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优化环境,推动大众创业;突出重点,促进充分就业等,并提出一系列任务。

聊城全力助推创业就业工作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聊城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主任赵维保介绍,为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决策部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智能化、便捷化、高端化的就业创业服务。

赵维保介绍,聊城创业服务平台目前已上线试运营。该平台项目主要包括“三库、两系统、一厅”。“三库”是指创业项目库、创业资本库、创业导师库;“两系统”是指创业服务平台系统和创业大数据监测系统;“一厅”是指路演厅。该平台将打造不低于600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的创业项目库,形成拥有不少于50名国内优秀投资人、100名专业导师的创业资本库和创业导师库,平台服务将实现横向覆盖云项目、云路演、云培训、云众筹等创业服务项目,纵向覆盖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创业群体。将为创业者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服务和跟踪辅导,2年内将组织24场路演活动,从而更好满足我市创业者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赵维保介绍,进一步强化创业创新扶持政策效果,聊城在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方面进行了突破。降低了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平台认定标准,创业孵化基地面积由8000平方米以上,调整为5000平方米以上(楼宇型基地面积由4000平方米以上,调整为3000 平方米以上),入驻创业实体由80个以上,调整为50个以上,创业和稳定吸纳就业人数由400人以上,调整为200人以上,且具备基本孵化功能和条件的,可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创业园区入驻创业实体由80个以上,调整为50个以上,创业和稳定吸纳就业800人以上,调整为400人以上,且具备基本孵化功能和条件的,可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园区。科技型创业平台、现代农业创业平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创业平台申报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的,在入驻创业实体个数、稳定吸纳就业人数方面可适当降低10个百分点。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或市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园区)的,市级给予最高5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同时鼓励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管理运营水平。创业担保贷款方面也放宽了限制。

为应对新旧动能转换对就业岗位产生的影响,赵维保说,今后将加快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增强对就业拉动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创造就业新领域。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微企业发展,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储运,推动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扩大职业农民就业规模。同时,实施重点地区促进就业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