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微山:残联规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运营与管理
齐鲁人才 . 2017-11-13发布

今年以来,山东省微山县残联积极探索创新,依托残疾人托养机构工疗车间开展辅助性集中就业,助力残疾人精准脱贫。

据悉,微山县残疾人托养中心是全国“阳光家园”示范机构,现有医护人员、职工44人,托养人员131名,其中精神残疾人75人,智力残疾人56名,就业年龄段员工108名。

成立辅助性就业机构。创建之初,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省份的成熟经验,结合该县实际情况,探讨创新了开展辅助性就业的“微山做法”,形成了依托微山康立医院开展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依托残疾人托养机构工疗间开展辅助性就业服务,成立了微山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该中心设有工疗车间、生物反馈治疗室、康复训练室、心理疏导室、沙盘室、影音室、书画室、阅览室、活动中心,并配有洗衣房、餐厅、公共浴室等齐全的服务设施。在此接受托养服务的精神残疾人,均可享受残联系统托养定额补助和县综治办对重度患者以奖代补资金。低保、五保家庭患者入托时,随带个人低保金、五保金、残疾人生活和护理金,即可免费入住,接受托养服务;其余家庭患者入托时,个人承担资金不超过低保、五保家庭患者入托时个人随带资金,方可入住。

培育拓展工疗性就业的项目。智力、精神残疾人适应能力较弱、难以通过一般途径实现常规就业,为帮助其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并逐步实现回归社会,经与多家公司座谈合作,引进塑编、柳编、串珠等简单易学、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较小的加工项目,通过培训后上岗,让他们从事简单的劳动,并提供康复治疗、生活能力训练、就业技能训练等服务,一方面智力、精神残疾人在劳动的过程中,病情能更加稳定乃至好转,让他们生活更加有价值、有尊严;另一方面帮助残疾人提高经济收入,减轻家庭负担。有些残疾朋友通过辅助性就业,现在愿意和更多人接触了,性格也更加开朗了,而不像以前那样孤僻了。现开展主要工疗项目有塑料编织、柳编、霓虹灯串接、座垫、工艺品、生活用品串珠等,托养机构与每名员工均签订了劳动协议,劳动报酬以银行代发工资形式发放到残疾人本人账户上,切实保障了残疾人合法的权益,走出了一条“医、养、康、托、就业回归社会”良性发展路子,努力让每一名残疾人享受到优质贴心的服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让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价值,深得托养员工家庭成员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

加强服务与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有序发展。一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依托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开展辅助性就业,将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与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残疾人集中托养、职业康复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二是积极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落实好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扶持优惠政策,加强对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监督。三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协同配合的托养、就业服务工作格局。四是建立规范管理机制。规范机构管理,做到设施、管理、服务三到位,即各项生活、活动设施配备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落实到位;为残疾人采取人性服务、个性化教育等措施到位。管理和服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地职业道德,通过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五是建立社会互助机制。动员社会捐助,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给予残疾人托养、辅助性就业事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组织志愿服务,特别是在就业、托养、康复、医疗、教育、培训、文体等方面组织志愿者到机构做义工,有效补充辅助性就业机构的服务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活动,从精神上、生活上、身心上帮助照顾残疾人,为残疾人送去更多地关爱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