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积极打造返乡创业“雁阵效应”
齐鲁人才 . 2017-11-09发布

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把本土创业保存量、返乡创业扩增量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积极搭建返乡创业服务平台,大力优化创业生态环境,使“资金回流、产业回乡、人才回归”的“雁阵效应”日渐显现。

自2015年菏泽市开展返乡就业工作以来,目前共有7.5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返乡创业就业,领办创办企业3.8万家,带动就业21.5万人。

增强“归巢效应”出好亲情感召牌

今年中秋节前夕,一封特别的“家书”飞越千山万水,送至全国各地菏泽籍人士手中:“归来吧,朋友们!”———阔步前进中的菏泽张开怀抱欢迎游子回家。

“为家乡发展尽心,为家乡致富尽力,是我多年来的心愿。”不久前,在菏泽市2017年返乡创业大会上,青岛飞科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申景顺说。今年2月,他与菏泽有关部门签署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8.8亿元。

郓城籍上海山东商会副会长李超积极牵线搭桥,投资1.1亿元兴建福乐医养院,还动员程屯籍大学毕业生王振涛合资创办了赛莱电气设备项目;晋江俊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友东,邀请台湾朋友3次到菏泽考察,达成特种定向高档刨花板项目投资协议,引进外资3700万美元……

“据不完全统计,菏泽人在外创办企业的资产,大体和菏泽经济体量总体相当。把劳务经济转变提升为创业经济、产业经济,是摆在菏泽面前的重要课题。”菏泽市市长解维俊对“新一轮人口红利”作此解读。

近年来,菏泽市因势利导,以情感召,积极探索对接“城归”的锦囊良策。2015年以来,菏泽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22个城市建立返乡创业服务站,召开返乡创业座谈会25场,邀请3100多名菏泽籍人士参加,辐射影响在外务工人员超过100万人,为百万“归巢雁”建起了“中转站”,架起了“连心桥”。

提升“叠加效应”打好政策组合拳

定陶籍任丽在3年前回到家乡创办山东尚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尚谷已成为菏泽首家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建有72座智能阳光温室大棚,带动周边23个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任丽的经历正是菏泽“遍地创业英雄”的缩影。

“设立2000万元返乡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市本级安排不低于1亿元、各县区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创业担保基金;对返乡创业小微企业给予不低于1.2万元的创业补贴……”今年年初,菏泽市出台《关于促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以真金白银的“20条”让有志返乡创业者看到了家乡的诚意。各区县也在大胆闯试,在财税、用地、金融、租金减免等方面提升政策含金量。“菏泽正处于千载难逢,大有作为的黄金机遇期,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岛市菏泽商会会长曹义田如此评价。

实现“虹吸效应”栽好引凤梧桐树

菏泽市深耕细作,发挥特色小镇、创业园区、孵化基地整合资源、集聚优质项目与生产要素的“虹吸效应”,为返乡创业者“搭台筑巢”,提供物流、办公、研发等支持。如今,菏泽各地已有特色创业园区20余个,以返乡创业带动经济价值链提升的雄心进一步彰显。

位于郓城县南赵楼镇的南赵楼村曾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经济基础薄弱,多年人均收入较低。2016年9月,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却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中国淘宝村”,崛起于农村电子商务版图之上,上千名“城归”因此完成了从漂泊者到现代农业的拓荒者、产业转移的承接者的转变。

近年来,菏泽市将返乡创业与电商发展深度融合,借助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在各县区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成近7000个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目前,全市有61个淘宝村、6个淘宝镇,数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今年1-8月,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293亿元。去年“双11”,全市电商交易额6.4亿元,其中,卖出3.55亿元,同比增长83%。

激发“倍增效应”亮好精准服务招

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山东金贯货架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新对返乡后的生活非常满意。

2013年,王新来到牡丹区马岭岗安民返乡创业园租赁了1000平方米厂房开办加工企业。“在马岭岗镇政府和区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产值效益连年翻番。”王新告诉记者,“政府保驾护航,加上自己努力,每个人的日子都能过好。”

“具备软硬件条件,心里有底气了,才敢讲返乡创业,才敢邀请老乡们回家发展。”对此,解维俊在返乡创业大会上表示。

将返乡创业人员“扶上马”只是第一步,破陈规、送服务、强支撑、搭平台,既要形成合力,更需持续发力。近年来,菏泽市突出服务跟进,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项目筛选、工商登记、税费减免、岗位补贴、技能培训等“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源源不断地激发出返乡创业的“倍增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