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自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青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走过了不平凡的五年。青岛市不仅在全国率先实现就业、养老、医保、服务平台“四个城乡一体化”,还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另外,全市到2020年,市还要率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转型发展,建成人力资源汇集支撑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发展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引领型城市、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型城市,使人民群众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发展等领域有更多获得感。
关键词:就业
打造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十八大召开后,青岛市的就业创业规模不断扩大。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岛城在全国率先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率先建立起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工程,安排“双10亿”资金扶持创业,提高小微企业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在全国率先构建起省、市、区(市)、街道四级创业孵化载体奖补体系。启动技能青岛工程,改革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推进技工教育集团化改革,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大众创业活力迸发。2012-2016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左右,已建成各类孵化基地89个,政策性扶持创业11.9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4亿元,组织职业技能培训42.5万人。2012年,青岛市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首批创业先进城市。据介绍,仅去年,市人才市场就举办了现场招聘会158场,累计为1.27万家(次)企业发布有效岗位22.7万个(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43%,入场求职人数达15万人(次)。新增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57家,客户总数达到1735家,服务人数超过4.4万人。以服务外包形式延续与派遣单位的合作关系,服务企业228家,比去年同期增长26家,派遣员工达到4024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24人。
另外,青岛市还在全国率先实现就业、养老、医保、服务平台“四个城乡一体化”。立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岛城在全国率先打破城乡就业二元体制,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消除城乡政策壁垒,实现就业创业政策提标扩面、同城同待遇,确保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2014年率先打通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转移通道,初步形成了“保障随人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2015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实现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险合一”,各类人群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医保待遇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在全市10个区(市)及129个街道(镇)全面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使所有城乡居民均能在“家门口”同等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人社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为了让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人社局出台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劳务派遣管理办法、特殊工时审批管理办法等多个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启动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六区、四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十一五”末的920元、760元分别调整到1710元、1550元。建立劳动关系网,健全预防、调解、仲裁“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建立裁审衔接制度,修订《青岛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建立健全欠薪预警监控机制,有效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
关键词:创新
深入实施大众创业工程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日渐浓厚,为了推动支持创新创业工作,青岛市深入实施了大众创业工程。围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岛出台了实施大众创业工程打造创业之都的意见,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搭建创业载体,优化创业环境。以全国首所创业大学为引领,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湛山创意工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博士创业园等覆盖各类群体的全链条式创业孵化载体,构建覆盖至街道(镇)的四级创业孵化体系,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在全国率先设立双10亿(10亿元创业扶持基金、10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创业扶持基金,推广海尔“人人创客”,提升城市创业活力,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显著,形成创业培训“青岛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达到96家,在孵企业4556家,创业带动就业20余万人。
关键词:养老
创立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为着力破解青岛市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老年人护理难题,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采取“医养康护”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的医疗护理体系。长护制度填补了我国老年医疗护理制度的空白,得到国家认可并在全国推广。今年在全国率先试点将重度失智老人纳入长期护理保险,享受人性化照护。截至目前,共有4.5万名失能人员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取得了“个人家庭减负担、护理机构得发展、基金支出增绩效”的显著成效。
关键词:医保
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保险“三险合一”
围绕群众反映突出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2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重大疾病和罕见病医疗救助制度,通过完善市场化谈判机制,使各类特药品种的综合价格降幅达20%—70%。在此基础上,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多层次保障体系,纳入保障范围的特殊药品和耗材由9种提高到41种,覆盖病种及保障额度居全国首位,为8.2万人次参保患者支付救助基金1.9亿元,有效缓解了重特大疾病患者经济压力。
青岛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保险“三险合一”,建成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0年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失业金标准达到1000元。
关键词:人才
引进“高精尖”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元
宜居幸福青岛的建设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青岛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五年来,青岛市一直在进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围绕增添城市发展动力,聚焦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三中心一基地”人才支撑计划、顶尖人才奖励资助办法,引进“高精尖”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元,奖励标准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率先启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两证合一”,建成全国首家院士专家创业创新园,打造“蓝洽会”“博士青岛行”等高端引才引智平台,以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助推国际化城市建设。整合人才服务资源,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推行服务绿卡制度,增强人才服务的主动性、精准性。2013年以来,每年引进各类人才10多万人,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75万人,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仅2016年就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两院院士6人、专家、泰山学者等17人。
仅2016年一年,岛城通过城市推介、校园招聘、专场揽才、小分队直击等方式,组织140余家单位赴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南京、哈尔滨、西安、成都等12个城市,举办高层次人才招聘(推介)活动,发布岗位需求2000余个,涵盖机械、电子、材料、能源、生物、医药、海洋等多个领域。现场共收取求职简历8505份,其中,博士1220份,硕士6056份,硕博人才占比85.5%,引才成果丰硕。同比2015年,博士简历数增加460份,增幅达60.5%,硕博人才合计占比提升9.6个百分点。
另外,岛城还在深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拓宽党政机关选人用人机制,2014年在全省率先出台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办法,先后开展4批次招聘工作,聘任制公务员总量达到16名。为打破基层公务员职务决定工资待遇“单通道”等问题,按照国家、省部署,2014年启动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今年青岛市又成为国务院唯一一个在副省级城市试点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城市。围绕打破事业单位晋升“天花板”,按照中央、省有关改革推进精神,积极探索功能区职员管理改革,试点建立功能区招人用人新机制;开展教师聘用制改革,着力破解教师队伍编制管理、用人机制和队伍活力等难题。为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薪酬制度,2016年出台市直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办法,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任务。同时,积极指导区市落实国企薪酬制度改革,开展全市薪酬改革专项督查,确保薪改政策落地见效。
为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青岛市启动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和“111”引才工程,打造“蓝洽会”引才引智品牌,实施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金蓝领培育计划、大学生人才储备等引才育才计划,创建国内首所创业大学,建成院士创业园、博士创业园、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湛山创客工厂等创业创新平台体系。推进人才国际化,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在西海岸新区建设全国北方首个国家级引智示范区。人才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新突破,数量结构实现新跨越。2016年,博士创业园就新引进了48家企业,引进了机器人、无人机等战略性、新兴优质项目。新引进“”专家3人,“泰山学者”3人,“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1人。截至12月,累计吸纳博士创业企业164家,在孵企业126家,培育“千帆计划”入库企业25家,上市企业16家。创业博士中含“国家级突贡”“长江学者”各1人,“国务院特贴”2人,“专家”4名,“泰山学者”5人,“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6人,“青岛市拔尖人才”3人。集聚在孵博士262人,吸纳就业1473人,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明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