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沂源:“三型扶贫车间”助力百姓就业增收
齐鲁人才 . 2017-09-28发布

今年以来,山东省沂源县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建立三型扶贫车间,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就业脱贫渠道。

  明确三类主体 形成建设合力

  政府主导投资建设一批。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万元,利用贫困村闲置废弃的民房、小学旧址、村级活动场所旧址,新建或改建成28个“扶贫车间”。建成后,将“扶贫车间”提供给加工企业,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双增收”。

  企业主导投资建设一批。优先选择物流方便、有闲置场地的贫困村,面向社会招商引资,优先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农业企业,提前签订安置贫困群众就业协议,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金融扶贫贷款,鼓励县内外企业10余家,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扶贫车间”15个。

  个人主导投资建设一批。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或本土人员就地创业,充分利用自家庭院从事桔梗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电子商务营销等特色产业,方便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据统计,全县利用自家庭院建设扶贫车间的数量达到20余家。

  建设三型车间 拓展就业岗位

  一是厂房式“扶贫车间”。充分利用乡镇、村集体的老厂房、学校旧址等闲置土地、房屋,积极组织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乡镇、村创办分厂或加工车间28个,带动400余名贫困人口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来料加工制造等业务。沂源县张家坡镇中流泉村玻璃贴画厂利用学校旧址建设扶贫车间300平方米,带动15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每人每月平均收入1800元左右。

  二是居家式“扶贫车间”。在闲置的农家庭院、民居民宅设置分散加工式的居家式“扶贫车间”20余个,带动200余名贫困人口从事桔梗加工、果脯加工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沂源县鲁村镇小张庄村黄桂菊利用闲置农家庭院建设手提袋制作加工车间100平方米,带动8名贫困群众就业,人均月工资1500元,产品远销美国、奥地利。

  三是田间式“扶贫车间”。依托1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或新型经营主体,吸收200多名贫困群众到种植或养殖基地打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让贫困户变成现代农业产业工人。沂源县大张庄镇聚民果蔬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80亩,建设高标准蔬菜种植大棚200个,为周边3个村30余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每户年增收2000元。

  坚持三项原则 发挥扶贫功能

  一是坚持精准带动、岗前培训原则。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金融扶贫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占用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对贫困群众实施岗前免费培训,实现“扶贫车间”用工的无缝对接,不仅为贫困群众就业创造技能优势,而且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目前,全县已有1000余名贫困群众接受岗前培训。

  二是坚持产权明晰、配套完善原则。制定“扶贫车间”运行管理办法,凡是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要明确产权主体或股权比例,规范“以企带村、村企互动”的合作模式,确保扶贫资金发挥实效。严格“扶贫车间”建设标准,对配套设施进行检查验收,为贫困群众营造规范、舒适、安全的就业环境。

  三是坚持劳动密集、生态环保原则。结合沂源实际,制定了《沂源县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以镇为责任主体,优先选择技术含量低、工时灵活、生态环保的产业入驻“扶贫车间”,确保中老年贫困人口、残疾贫困人口都能干,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收入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