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天寒地冻。邹坞镇庄头村,刚过而立之年的贫困青年杨广正在富群标志服厂忙着裁剪整熨服装。
“虽说是个大老爷们,可俺这腿有残疾,空有一身手艺没法出远门打工,家里以前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不光俺自己在扶贫车间里打工挣钱了,俺媳妇也就近在车间里上班成了名编织工,一天能有6、70块钱的收入呢!”说起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杨广笑容堆满了眼角。
杨广生活的变化,源于当地开展的就业精准扶贫工作。笔者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人力资源服务部门获悉,为做好就业精准扶贫,薛城区着力打造农村“扶贫车间”就近就业模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小微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让当地贫困群众找到了“芝麻开门”的秘诀。
据薛城区扶贫办刁文奇介绍,一方面,当地3800多贫困人口中80%以上为老弱病残,剩余人员中有九成左右因为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等,无业可就。另一方面,服装加工、饰品生产、手工日用品作坊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普遍遭遇“用工荒”。为此,薛城区坚持就业精准扶贫放“新招”,采取工厂加农户的合作形式,小微企业负责原料、工艺把关,贫困群众负责简易手工制作,不用投一分钱,还能赚取工钱,受到贫困群众普遍欢迎。”
“我们艾达珠宝饰品公司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平时很难招到工人。区里把扶贫车间建到企业后,企业再也不愁招不到人了。”枣庄艾达珠宝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修凤如是说。
“就业扶贫难,难就难在精准上。”薛城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孙延伟介绍,年初以来,他们对全区贫困对象逐一上门入户走访,对扶贫对象区分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建立了406本贫困家庭人员劳动力台帐和就业情况精准识别卡,实行实名制管理。借助“9600960”劳动力供求服务平台,为贫困人员提供机械加工、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纺织、手工制作等520多个就业岗位,
采访中,笔者了解决到,针对贫困人口难以外出就业的特点,薛城区还把就业培训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3月份在沙沟镇、陶庄镇举办了“就业精准扶贫启动仪式暨来料加工现场培训班”,全年累计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10期,培训417人,其中贫困人员53人,提高了贫困人员的就业技能。因地制宜,加强协调对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社保补贴政策,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或扶贫加工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开展农产品加工、手工艺、来料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能直接受益的项目,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以来,先后对枣庄艾达珠宝饰品有限公司和薛城区富群标志服厂进行了扶贫车间挂牌,首批帮助36名贫困人员实现了就业。
“贫困群众有了工作,不出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是大好事。2017年,我们打算再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设立3-5家扶贫车间,实现就业一人,致富一人,脱贫一户。”孙延伟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