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新学期开学,各类毕业生专场洽谈会轮番登场,捧着简历转战各大招聘会成为应届毕业生在撰写论文之余的最主要任务。那么,对于“一只脚”已经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求职找工作的准备做好了吗?连日来,记者参加多场招聘会,与毕业生面对面,了解当下大学生的求职心态。
跟风尝遍考研考公找工作
“之前听学长说我们这个专业本科不好就业,我就打算考研。后来发现身边几个同学工作找得也不错,我又放弃考研打算找工作。可找了三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在市人才市场近期举办的一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洽谈会上,来自山东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王成龙向记者道出了他的困惑。
记者在多场招聘会采访发现,像小王这样“随大流”的并不在少数。对于许多应届毕业生而言,“想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自己适合做什么”,这些职业规划都还没来得及做,就被毕业倒计时裹挟着涌入招聘会的人流之中。
王成龙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级有50多名学生,有一多半同学都同时选择了考研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看到别人都报名,我也跟着报了,怎么说也是一次机会,不去尝试总觉得可惜。”小王承认,自己在求职过程中有“跟风”心理。
而同样跟风的还有小王的同学小于。“我是听他(王成龙)说今天有招聘会才跟着过来看看的。”看到两手空空的小于,记者不禁好奇地问“怎么没带简历”?小周有些尴尬地回道:“还没来得及打印,拷在优盘里了……”
“广撒网”只为“碰运气”
说到投简历,来自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毕业生小周饶有兴趣地与记者交流起她的经验:“‘海投’啊,大家不都这样嘛。不管现场招聘还是网上求职,差不多跟专业相关的就投简历试试,没准就能争取到一次面试机会呢。”小周认为,“海投”的做法不仅在求职毕业生中相当普遍,甚至是提高求职成功率的“法宝”。
对于“海投”战术,青岛三利集团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大中华南区人力资源部经理曹宏夏却并不认同。“对许多学生而言,找工作有时就是一种碰运气。”曹宏夏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很多毕业生本着‘广撒网’的原则,在应聘时没有对企业表现出足够的诚意,甚至连企业主要业务等情况都不了解,单纯觉得专业对口就投简历。”曹宏夏直言不讳地说,这种“海投”的求职战略无异于“碰运气”,其实并不“讨喜”。
“说穿了,还是学生自身就业准备不足,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某互联网技术公司人事经理王先生结合多年招聘会经验告诉记者说,许多前来求职的学生多是走马观花。“从他们茫然的表情就能看出,对于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很多学生并没想清楚。”
找工作先练好“内功”
与不少随大流和碰运气的学生不同,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小刘则对自己的求职定位非常明确。“之前在海尔实习过,也算有点工作经验,就想找一家家电电子类的企业,从一线技术工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对于绝大多数毕业生找工作时最为看重的工资待遇,小刘表示,保证“五险一金”的前提下最低不能少于2000元吧。如果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企业,我想我会放低要求,还是先找到工作锻炼技术比较重要。
对此,市人才市场一位工作人员颇有感触:“大学生求职,较为常见的是三三两两搭伴求职,当看到同行的伙伴简历一份一份的投出,面试电话一个一个的接到,难免会着急,求职也变得盲从。”这位工作人员认为,如果大学生自身对职业规划和定位很迷茫,会大大减弱自身在应聘时对公司的吸引力。他建议大学毕业生应加强规划职业发展的能力,有方向、有目的地去求职。
青岛帝威精工机电有限公司的陈经理告诉记者,企业招聘过程中最注重的是求职者的能力,也就是“内功”。“这些年为促进就业,政府、高校、社会各界纷纷出谋划策,但这毕竟只是解决问题的外力。要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必须从自身入手,练好‘内功’,具备充分的竞争力。”陈经理认为,相对于考试,实习、见习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实习经历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对于毕业生来说,是最明智的选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