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11件市办实事全部完成 新增就业41.4万人
齐鲁人才 . 2016-01-04发布

青岛市新增城乡就业41.4万人;建筹保障性住房10649套;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增划限时停车泊位5000个;增聘教师3679人……记者从市新闻办2015年市办实事完成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2015年本市11件37项市办实事全部完成。

在通报会上,记者了解到,为确保11件市办实事按计划顺利推进,2015年市政府办公厅实施公开挂牌督办,每月调度通报进展情况,定期开展现场督查,协调组织“见证民生项目”开放活动和社会第三方督查评议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务督查社会监督员、市民代表和新闻媒体走进市办实事,现场进行查看,并对项目进展或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评议,推动市办实事加快取得进展。在各部门和各区市的共同努力下,市办实事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并取得良好成绩。

1、就业

实事:新增城乡就业25万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千帆计划、技能帮扶万人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工程。

实现情况:全市新增城乡就业41.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65.6%。政策性扶持创业2.3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230%和106%。全市孵化器新增投入运营面积206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37.3%,孵化器总数达到120家;新增入孵企业1514家,完成年计划的252.3%;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完成年计划的200%;培训创业人员4.1万余人次,完成年计划的410%;技术交易额实现89.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1.9%。全年实施技能帮扶培训10903人,完成年计划的109%;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032人,完成年计划的106.9%;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16121人,完成年计划的107.5%。

解读: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岗位减少的形势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众创业工程。市政府下发推进就业创业“23条”,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创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加大在营造创业环境、培育创业主体、构建孵化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强化创业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支持引导。

2、住房

实事: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建筹保障性住房(含租赁补贴)10000套(户),启动棚户区改造15000户,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

实现情况:全年建筹保障性住房10649套(含租赁补贴1465户),完成年计划的106.5%。启动棚户区改造项目21个,惠及居民15747户,完成年计划的105%。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完成年计划的100%。

解读:市城乡建设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3年起本市每年都将棚户区改造列入“市办实事”。2013年、2014年主城区共启动棚户区改造2.5万户,2015年首次将崂山区、城阳区、青西新区和四市棚改项目纳入市办实事,全市计划启动15200户,截至目前实际启动房屋征收15700余户,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市区两级政府总共投入资金130余亿元,使越来越多的棚改居民圆了“宜居梦”。

3、医疗

实事: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加快建设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工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和齐鲁医院二期工程,实施“三险合一”医保城乡统筹,提高乡村医生待遇。

实现情况:市人民医院(市民健康中心)项目于7月20日开工建设,已完成强夯置换施工2100延米,基坑开挖11万立方米。市立医院东院二期已完成基坑和土石方工程,正在启动主体施工前准备工作。青大附院东院区综合病房楼已完成底层基础工程,正在进行负二层底板、墙柱等工程施工。齐鲁医院二期已完成土地收储、场地围挡等工作,正在开展土地协议出让洽谈和环评、消防、人防等审批手续办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三险合一”方面,《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原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已整合为全市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统一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三层保障待遇,执行统一的医保待遇项目和目录范围,年度总体报销额度可达到88万元以上。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统筹标准由40元提高到50元,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比例由40%提高到48%;出台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护理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承担巡护业务并享受相关待遇;调整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由原来的6元/人次提高至10元/人次;崂山、黄岛、城阳、胶州等区市分别在提高基本药物补助标准、推行村卫生室医疗责任险和运行补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出台了系列补助政策。

解读: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起本市实施医保新办法,逐步消除了城乡之间、区市之间的医保待遇差距,实现了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服务“六统一”。一年来,制度运行平稳,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总体提高。截至12月份,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14.10万人,医保基金为参保人支付住院、门诊大病、门诊统筹等医保待遇和护理保险待遇共计139.96亿元。

4、交通

实事:加强交通拥堵治理,推进城市主干路网建设4处,实施道路微改工程13处,优化交通组织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1057处,扩建完善智能交通设施,增配交通协管员400名,增划限时停车泊位5000个,优化公交线路20条、站点10处,增设公交专用道40公里,安装公交车非现场执法设备200套。

实现情况:新疆路高架快速路工程于7月26日实现主线通车,福州路打通工程(黑龙江路-台柳路)于6月27日实现主线通车,株洲路打通工程(劲松三路-劲松七路)于近日实现主线通车,安顺路打通工程(沔阳路至衡阳路)已完成规划选址、供地方案编制、建设用地许可及初设评审等工作,正在推进管线迁改和沔阳路至汾阳路段施工前准备工作。全年实施道路微改工程15处,完成年计划的115.4%。增设交通标志标线400处,新建改造交通信号设施657处,完成年计划的100%。智能交通方面,崂山区、青西新区和城阳区分别建设交通流信息采集点262处、654处和266处,交通信息发布点10处、49处和6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市内三区新增交通协管员400名(合同期三年),其中,市北区200名、市南区和李沧区各100名;施划限时停车泊位5000个,配套安装交通技术监控设备108处,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年累计开辟调整公交线路48条,迁改拥堵节点公交站30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安装公交车非现场执法设备200套;在市内三区单向三车道以上道路增设公交专用道40公里,施划标线3万平方米,设置公交专用道标志牌300面,完成年计划的100%。

解读: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219.1万辆、驾驶员数量达283.1万人,较之2014年,分别上升了7.7%和10.3%,其中,私家车数量达166.7万辆,同比上升15%,并呈逐年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停车资源匮乏,目前本市主城区停车泊位与汽车保有量之比为1:5,与国际通行的标准1.5:1形成倒挂。今年,本市持续进行的道路交通设施完善、优化工作将有助于停车难的缓解。

5、便民

实事: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建设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1100处,建成社区便民服务站3000处、便民易邮店20处。

实现情况:市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60万平方米,完成年计划的112%,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2%,惠及居民7万户。全年建成笼式足球场106个,安装农民体育健身设施1055处,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6%和105.5%。建设商超型便民服务站6000处、便民易邮店30处(其中20处加载农副产品销售配送功能),分别完成年计划的200%和150%。

6、环境

实事: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造农村卫生厕所7800座,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项目40个。

实现情况: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全年累计新建小型垃圾转运处理设施32处,完成年计划的320%,垃圾转运站总数达到178处;新增环卫车辆242台,完成年计划的121%,车辆总数达到1044台;农村保洁人员达到26475人,完成年计划的105.9%。全年改造农村卫生厕所7800座,完成年计划的100%。实施燃煤锅炉废气污染治理项目42个,完成年计划的105%。

7、食安

实事:提高饮食安全水平,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不少于65000批次,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5处,实施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27处。

实现情况:全年开展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74154批次,完成年计划的114.1%。15处农贸市场全部完工,累计建设改造面积7万平方米,惠及周边居民40万人。27处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全部竣工,惠及851个村庄,62.4万人。

解读: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完成的74154批次食品安全定性定量检测,完成年度计划的114.1%,总体合格率96.67%。总体来看,在种植养殖环节食品合格率在98%以上,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合格率在98%以上,批发流通环节食品合格率在95%以上,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合格率在96%以上,表明本市各领域、各环节食品合格率较高,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8、教育

实事:提高少年儿童教育水平,增聘教师3400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00所。

实现情况:全市增聘教师3679人,完成年计划的108.2%,其中聘用制教师2890人。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0所,其中118所完工,完成年计划的118%,提供学位2万个。建设中小学标准化食堂212所,完成年计划的106%,惠及学生22万人。

解读: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解决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问题,满足本市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本市对教师补充进行制度创新,在对现有教师资源统筹调配、优化配置、内部挖潜的基础上,采用聘用制的办法补充教师,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保障经费。对2890名聘用制教师,将与在编教师实行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工资参照事业单位在编教师执行,在岗位管理、考核、职称评审等方面均与在编教师一致。

9、养老

实事: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实现情况:30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均由社会组织或企业进行运营管理,日均为1500多名老人就近提供短期托养、就餐、陪诊、助洁等服务,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解读: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3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示范点,市南、李沧各建成4个,市北5个;崂山、城阳、青西新区各3个;四市各2个。和以往的日间照料中心相比,示范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运营主体上,必须是社会组织或企业,实现专业化运作;二是功能上,能提供送餐、助洁、陪诊、短期托养等服务,辐射周边居家老年人;三是服务量上,日均服务老人不少于40人,具有一定规模效应。

10、低保

实事:提升城乡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精准扶贫开发200个贫困村、6.5万贫困人口。

实现情况:4月1日起,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8760元提高到1044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380元提高到5220元,已为13.8万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7.4亿元。全年启动扶贫开发贫困村200个、贫困人口6.5万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23个,实现精准脱贫2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

11、助残

实事: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提高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标准,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综合奖补制度,托养困难家庭残疾人1万名,为7500名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基本型辅助器具,开工建设青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实现情况:提高了残疾人托养服务补贴标准,建立了托养服务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和考核奖补制度,并将符合条件的一、二级视力残疾人纳入托养服务范围。其中,六区机构安养服务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1300元提高至1500元,四市由每人每月1100元提高至1300元;六区托管服务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700元提高至800元,四市由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600元;六区居家照料服务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420元提高至520元,四市由每人每月250元提高至350元。目前已托养困难家庭残疾人10100名,完成年计划的101%。全年为7800名困难家庭残疾人配发各类基本型辅助器具8291件,完成年计划的104%。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于12月初正式开工,已完成场平、地勘和试验桩打桩等工作,正在进行基坑试验和施工。

解读:市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7亿多元;项目选址位于高新区双高路以南、经二路以北、规划青岛人民医院项目西南侧区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具中心、康复培训基地等。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为各类伤残人员提供从急性期抢救、早期干预到后期医疗康复的现代化、综合性服务,进一步提高康复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