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8年,力争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00人;每年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每年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创业培训1.1万人;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这是12月18日山东省临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关于临沂市最新就业创业政策发布会上给出的一组数据。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就临沂市出台的《临沂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作了解读,表示这是对《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的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就业优先战略行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确定了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融合、创业创新互动等重点任务。
实施“阳光就业”工程
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产品
“进一步明确劳动者、市场、政府在就业创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破除影响制约就业创业的制度性、体制性障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就业深度融合,拓展就业空间,支持劳动者以非全日制就业、自由职业、居家就业、家庭帮工、网络创业、新社会组织就业等形式,实现就业。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利用3年时间培育1-2处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1-2家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省内外知名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
实施阳光就业工程,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评价、责任清单和信息公开“四项制度”。按要求,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制度,根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引入专业机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产品。并建立公共就业创业工作第三方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社会机构,参与就业绩效考核、创业示范平台评估认定、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考评和就业创业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等。
“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
每年培训技能人才8万人 引导培训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如何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以提升就业质量,使就业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行动方案》指出,围绕三次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培训资金,动态更新培训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全民培训体系,整合各部门培训项目,建立项目统筹、标准统一、管理规范、覆盖城乡的大培训机制。
全面实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四单式”培训模式,探索实施现代学徒制培训模式,以“政府主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技能优先”为原则,分产业、分行业、分门类对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每年培训各类技能人才8万人。
此外,研究制定职业农民认定标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及考核鉴定,颁发相应等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设置符合职业农民特点的专业职称,每年培训1万名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引导1万名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
破解“招工难就业难”怪圈
建企业用工监测服务平台 动态监测企业用工
企业招工难,求职者就业难,“两难”现象矛盾仍并存,如何化解这种结构性矛盾,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新变化?“就业与企业发展互动融合,建设企业用工监测服务平台,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分析。”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行动方案》要求,2016年年底前,建成加工制造业用工监测、服务业用工监测、小微企业用工监测、劳务派遣类企业用工监测平台,采取企业直报和网络监测相结合方式,分产业、分行业、分区域对重点企业用工情况实施动态监测,摸清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和发展需求,并结合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对接平台。
《行动方案》还要求,施重点企业人力资源支撑计划,为全市“三引一促”和实施企业二次创业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服务。实施“互联网+”就业增长计划,结合“互联网+”行动,拓宽就业领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此外实施企业稳岗计划,避免发生集中失业风险。
建创业大学
明年起 创业大学承担创业培训任务
《行动方案》指出,深入实施企业“二次创业”,鼓励中小微企业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实施创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创业平台建设计划、创业示范引领计划、创业服务推进计划、创业文化培训计划5项计划,全面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中,在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进课堂、创业培训实训进校园活动,建设一批创业训练营、创业苗圃、创业见习基地等创业创新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和创业创新能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为300万元。
同时,加快推进创业大学建设,自2016年起,创业培训任务全部由创业大学承担,培训后创业活动参与率不低于90%,创业成功率不低于20%。
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双证互通”
支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
“就业与人才培养互动融合,将就业优先和人才强市战略紧密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新格局、新模式。”据介绍,《行动方案》要求,构建“大职教”格局。鼓励按专业长线贯通培养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健全完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与本科院校“3+4”“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推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双证互通”“模式互鉴”,促进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进程。
根据要求,打造校企、校地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等做法,完善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等现代学徒制度,拓宽校企、校地合作领域,延伸合作链条,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社会组织按“平等自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骨干带动”原则,采取联合、兼并、股份制、纵向合作等多种方式,组建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在重大产业建设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支持同步规划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同步寻求对应产业链的人才培养合作院校,促进职业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启动实施“小城镇乐业工程”
鼓励二三产业项目向小城镇转移
根据《行动方案》,把“百镇建设示范行动”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紧密结合起来,制定鼓励二三产业项目、企业向小城镇转移政策,特别是鼓励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完善落实户籍改革配套政策,彻底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以特色产业和优势项目等吸引、鼓励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向农村新型社区特别是城镇聚合型社区转移,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人口纳入城镇人口统计,全面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就业支撑、人口集聚功能,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非农就业比重超过70%的农村新型社区达到150个左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