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残疾人就业状况良好 已经就业1803人
齐鲁人才 . 2015-12-04发布

目前,东营区残疾人有3.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5.3%。其中,持证人口数为5471人。在持证残疾人中,16-59岁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人口数为2384人,占持证人口数的43.58%。已就业1803人,其中农村就业1517人,城镇就业286人,占持证就业年龄段残疾人数的75%以上。近年来,东营区残联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取得了一定成效。

抓好培训帮助就业。采取“救助与扶贫相结合、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办法,广泛采取“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模式,开展适合残疾人的各类培训活动,以培训助就业。依托东营技术学院,实施残疾人电脑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实际,每年举办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冬暖大棚蔬菜种植、养蚕培训班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培训班4-5期,累计培训残疾人达2000人次。积极组织辖区内的残疾人参加上级残联举办的各类培训,其中累计会计培训600人,西式面点培训316人。

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就业。在地税、财政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下,东营区通过依法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效推进了就业工作的开展。积极促进企业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鼓励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区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累计达300余人。

建设扶贫基地集中安排就业。充分发挥扶贫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渠道作用,实现直接安排残疾人就业、带动帮扶残疾人脱贫的目的。目前,东营区已累计建成扶贫基地40余处,集中安置残疾人600余人。在建的牛庄民生园区农疗基地,总计划投资60万元,预计每期可供12名残疾人在该基地内培训、康复、就业。

加强引导转移就业。联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设立残疾人就业窗口,利用相关网站及时搜集和发布为残疾人发布就业信息,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信息登记、职业介绍等服务。联合市残联、市新世纪人才市场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及网上招聘会,共有500余残疾人参与,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的累计达80余人。

鼓励扶持灵活就业。高度重视和扶持残疾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通过提供政策优惠、搭建创业平台、帮助资金信贷等措施,引导残疾人自主创业。目前,东营区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已超过50人,累计提供扶持资金25万余元。发展庭院经济80余户,累计提供扶持资金24余万元。截至目前,评选创业标兵和致富能手达18人,有了这些典型带路,使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看到了自主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业层次低、劳动报酬低、工作环境差。目前残疾人就业呈高技能化发展趋势,但大多数的残疾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自身残疾的障碍,知识水平、文化素质偏低,参与岗位的竞争力不强,所以就业机会较少或只能分布在操作简单、工作条件简陋、收入低微甚或健全人不愿干的岗位。我区已经就业的残疾人大部分月工资都仅维持在最低工资标准,明显低于健全人劳动力收入。并且企业中拖延或不给残疾人办理劳动保险的现象多有发生。

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热心不够。一些单位没有严格按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宁愿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不愿安置残疾人就业;有的用人单位不给残疾人安排合适的岗位,存在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有的单位一般性岗位招工也以身高、相貌为基本条件,把残疾人拒之门外。

政府在扶持就业政策上对残疾人优惠力度小。残疾人就业或创业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残疾人个体就业者凭《残疾人证》享受税费优惠政策手续繁琐;有些优惠政策尚未惠及全体残疾人,保障就业措施也未跟上。

对策与建议

一是加大技能培训和扶持力度,增强残疾人创业从业能力。建议利用新型农民学校、大中专院校师资力量,联合企业以订单式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为有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残疾人及家庭提供启动资金和贴息贷款,同时加大对创业标兵、庭院经济的评选力度,从政策上实行以奖代补。

二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安置残疾人积极性。建议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的企业严格按照办法进行奖励,同时大力开展扶贫就业基地的创建,每年评选出10个区级扶贫基地,并对安置残疾人30人以上的明星企业和安置残疾人5人以上的企业,提高奖励标准或提供适度的贴息贷款。

三是加大残保金征收力度,努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在多行业、多领域应该享受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政策无法顺利享受,建议区委区政府加强税务代征,完善各镇街、区直部门单位残保金的征收机制,在确保残疾人保障金做到应收尽收的同时,努力提高各镇街、区直部门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