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紧盯年度目标不放松,狠抓政策落实求突破,就业指标任务提前完成,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事人才工作卓有成效,劳动关系保持总体稳定,人社服务下沉基层,人社领域保障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总体呈现“稳”中提质、“进”有所为的态势。
其中,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完成,有力保证了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市城乡居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得到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致信表扬,劳动保障监察理论研究成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军转干部安置获人社部表彰。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人事考试工作连续六年获全省先进,“海洽会”实现我市获奖、引才双突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入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优化就业结构,不断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机制,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任务目标完成有力。1-11月,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45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265人,分别完成省计划的139.1%、11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7%,低于年初制定的3.3%的控制目标;滨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定在87%以上。
就业工作政策机制不断完善。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和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等多个就业创业文件,并将“万人就业援助计划”列入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范围。积极落实资金投入政策,从失业保险滚存结余基金中安排1亿元,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其中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3500万元,主要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促进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建设等。提高创业补贴标准,一次性创业补贴不低于1万元,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由500元提高到2000元。启动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五年规划(2014-2018)”,大幅提高培训补助标准,同时打破地域部门限制,城乡各类劳动者均可在户籍所在地或求职就业地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呈现新亮点。大力实施政策落实、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就业援助、技能提升、服务提升“六位一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省级创业载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就业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新增1家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1家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1家山东省创业示范园,填补了我市省级创业载体的空白。大学生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体达到1426家,带动就业8380人,创造经济效益7000余万元,创业带动就业释放倍增效应。自筹资金创建了“滨州市大学生就业服务微信平台”,创新开展就业服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开展毕业学校、毕业时间、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就业愿望、培训意愿、家庭情况、就业去向、联系方式“九清”服务的做法,得到省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人才市场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周二、周六人才招聘会、滨州人才网站等多种途径,已累计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21197个,极大方便了不同层次求职者择业需求。截止到12月10日,共举办89场招聘会,进场单位4100家(次),提供就业岗位45244个,接待各类求职人才33723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1070人。
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整合
始终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扎实推进统筹整合社会保险工作,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全市统筹城乡的社保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农保与城居保制度实现并轨,城乡居民医保管理体制完成整合。顺利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机构人员整合和政策对接,制定出台《滨州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全市统筹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自4月正式启动,初步建立起部门协调和定期调度机制,截至11月底,累计理赔大病保险案件30809件,累计理赔金额4093.36万元。
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持续稳步提高。自1月1日开始,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5元,高出全省平均标准10元,列全省第三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第十次上调,8.73万人受益。大幅上调生育医疗费限额结算标准,失业保险待遇由每人每月730元调至800元。
社会保险扩面再上台阶。1-11月,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2.36万人、41.75万人、25.55万人、40.74万人、9.49万人、368.73万人,均高于去年同期;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8.93万人,完成省计划的109%。
社会保障经办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通过一体化信息系统应用实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统一业务平台初步形成。全面实施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引入6家银行合作开展职工社保和居民社保参保缴费服务。积极开办网上服务大厅,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系统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海洽会”实现我市获奖、引才双突破
始终把人才智力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抓“两区一圈”开发建设机遇,全面落实全市中长期人才规划,大力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规模进一步壮大。顺利完成2014年度省市突贡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的推荐评选工作,职称评审分级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持续完善。新增两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功举办首届技工院校技能大赛。目前全市已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家、省级引智示范基地7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家、省级技师工作站2家,新增高技能人才6089人。
招才引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首届滨州友谊奖的评选表彰和市级引智项目的首次评审工作,引智机制和政策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国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成效显著。在第八届“海洽会”上荣获“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和“齐鲁友谊奖”,达成合作意向58项,实现了我市获奖与引才的双突破。
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获人社部表彰
始终把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按照先易后难、先规范后理顺的思路,积极稳妥推进工资制度、人事制度改革。
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及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超10%。津贴补贴进一步规范,绩效工资制度稳步实施,为市直3300名市直机关工作人员调增了津贴补贴,人均增资460元,同步调增了市直13000多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量。
圆满完成国家、省、市共64项、31684人、73731科次的执(职)业考试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以及23项、45179人、103913科次的笔试考务工作,人事考试工作连续六年获省厅表彰。
在公务员管理方面,积极稳妥组织完成了我市2014年度公务员考录工作,288名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日趋规范。
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面,为市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18人,完成了市直25个新成立及编制发生变化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和186个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备案工作。
军转干部安置工作荣获人社部表彰,圆满完成43名军转干部安置任务,企业军转干部总体稳定,继续保持11年来的“零上访”记录。
劳动保障监察理论研究成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始终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维护社会和谐措施有力。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走向深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建立起市、县、乡三级网格体系,实现“两网化”管理全覆盖。劳动保障监察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创建申报的《未成年人维权“三位一体”制度》入选“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治保障制度创新事例”。
仲裁效能建设和调解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提前半年完成仲裁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极大促进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办案效能的提升;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建设进展迅速,全市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逐步健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
《滨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纪实》专题片在共产党员网面向全国播出
始终着眼人社事业长远发展,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年、行政程序年、作风建设年“三项活动”,自身建设和基础性工作扎实有力推进。
在作风建设方面,全面推进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明显提高,打造形成了“真情相助,阳光保障,人诚事公,汇才惠民”的人社服务品牌。教育实践活动效果明显,由人社部制作的《滨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纪实》专题片,在共产党员网面向全国播出。
在人社服务下沉方面,选派干部到基层人社所挂职担任“第一副所长”,实行党员干部全员联户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社基层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远程网络村级经办服务系统,实现了基层网络村村通,基层平台服务功能大幅度增强,各项服务项目进一步向基层下沉。目前,全市建成规范化村居人社服务站322个,5478个社区和行政村全部联网。
推荐阅读